-
洮南
(吉林省白城市下辖市)
洮南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端,白城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8′-123°20′、北纬45°02′-46°01′。东邻大安市,南接通榆县,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为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北和白城市洮北区接壤。总面积510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2012年,洮南市经济发展迅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8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1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5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6元。
- 中文名称
- 洮南市
- 外文名称
- Taonan City
- 行政区类别
- 县级市
- 所属地区
- 吉林省白城市
- 下辖地区
- 8个街道、6个镇、10个乡
- 政府驻地
- 光明街道
- 电话区号
- 0436
- 邮政区码
- 137100
- 地理位置
- 白城市西部
- 面 积
- 5102.8平方公里
- 人 口
- 44万(2004年)
- 方 言
- 东北官话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敖牛山风景区、德安禅寺、吴大帅府、昂岱山风景区等
- 机 场
- 白城长安机场
- 火车站
- 洮南站、黑水站
- 车牌代码
- 吉G
- 行政代码
- 220881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 地貌
- ▪ 气候
- 3 行政区划
- 4 自然资源
- ▪ 土地资源
- ▪ 林木资源
- ▪ 矿产资源
- ▪ 水资源
- 5 人口民族
- 6 交通
- 7 经济概况
- ▪ 综合
-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8 社会事业
- ▪ 教育事业
- ▪ 卫生事业
- ▪ 社会保障
- ▪ 科技事业
- 9 风景名胜
洮南历史沿革
据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春秋至隋唐时期有东胡、鲜卑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
辽、金时属泰州。元初是哈赤温封地。先后隶属泰宁府、泰宁路。
明时属奴儿干都司泰宁卫。境内四家子古城,曾是辽上京道泰州和德昌节度使、金北京路泰州、元开元路泰宁府、明泰宁卫的治所。
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领地。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蒙地全面解禁,放荒招垦,盛京将军设立扎萨克图蒙荒行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二十一日,盛京将军奏准,在双流镇设置洮南府,领靖安、开通等县。隶属盛京将军管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裁将军,设行省”,改隶奉天行省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改为洮南县,隶属奉天省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改隶洮昌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
民国二十三(1934年)十二月划归龙江省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
民国四十五年(1946年)一月,改隶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4月,将庆平、永平等10个村划出,设置洮北县,驻瓦房村;洮南县改隶辽吉行政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划归辽北省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七月,划归嫩江省管辖。
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
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白城县与洮南县合并,改为洮安县,县人民委员会驻洮南镇。
198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洮安县,设立洮南市(县级),仍隶白城地区。
洮南地理环境
洮南位置境域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端,白城市西南部,总面积5102.8平方公里,横跨东经121度38分-123度20分、北纬45度02分-46度01分。东邻
大安市,南接通榆县,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为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北和白城市洮北区接壤。
洮南地貌
洮南市地势呈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全市最低点为郭家店泡子,海拔134.1米,最高点为闹牛山,海拔662.5米。北部为半山区(大兴安岭余脉),中部为微波平原,南部多沙丘。
洮南气候
洮南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季节性强,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冷暖适中,冬季严寒少雪。年均降水量为377.9毫米,雨量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2083.3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为3005.3小时,年均有效积温3000.5℃,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33.3℃,土壤冻深180厘米,平均初霜日为9月27日,终霜日为次年5月7日,无霜期142天。
洮南行政区划
截止2012年,洮南市辖8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10个乡:团结街道办事处、富文街道办事处、光明街道办事处、兴隆街道办事处、永康街道办事处、通达街道办事处、向阳街道办事处、洮府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那金镇、安定镇、福顺镇、胡力吐蒙古族乡、万宝乡、东升乡、野马乡、聚宝乡、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二龙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
洮南自然资源
洮南土地资源
截止2012年,洮南市辖5102.8平方公里,耕地274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约10亩),林地约208万亩;草地232万亩;1517个山丘总面积30万亩。
洮南林木资源
截止2012年,洮南市全活立木总蓄积量229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51%。
洮南矿产资源
截止2012年,洮南市已探明的金属有铜、铝、铅、锌、铁、金、银等;非金属有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黄石等20余种。
洮南水资源
截止2012年,洮南市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洮儿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内长156公里。蛟流河是洮儿河较大支流,境内长70公里。有群昌、创业中型水库两座,蓄水能力为12680万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39处。有水面43.6万亩,可养鱼水面32.6万亩,已养鱼水面18万亩,苇塘15.4万亩,可采苇面积7.2万亩,年产芦苇8000吨以上。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2亿立方米每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8亿立方米每年。
洮南人口民族
截止2004年,洮南市人口44万人。含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城区人口121401人,占总人口的28.1%。
洮南交通
截止2014年,洮南市有北京一齐齐哈尔、海拉尔一呼和浩特、大连一齐齐哈尔、白城一阿尔山铁路,长白公路以及111国道在境内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深人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东可至长春。通过长春、乌兰浩特机场可顺利飞抵全国各地及国外。洮南市区公路连接各乡镇,并且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
洮南经济概况
洮南综合
2012年,洮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较2011年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较2011年增长3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8亿元,较2011年增长2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16亿元,较2011年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535元,较2011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726元,较2011年增长15%。
洮南第一产业
2012年,洮南市实现粮食产量25亿斤。
辣椒、蓖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和30万亩。投资7860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54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总数达到488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棚膜经济快速发展。投资2.5亿元,打各类抗旱井1500眼,新发展膜下滴灌26.8万亩;新建标准大棚1000栋。投资1.5亿元,深松深翻整地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

洮南被称为“中国辣椒之乡”
洮南第二产业
2012年,洮南市新建项目21个,续建项目1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户。获得省以奖代补资金400万元。预计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4亿元,较2011年增长28.2%;工业增加值38.6亿元,较2011年增长17.8%;实现利润2.8亿元,较2011年增长10.4%。
洮南第三产业
2012年,洮南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较2011年增长16.9%。全市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户,总数达到60户,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200万美元。
洮南社会事业
洮南教育事业
截止2010年,洮南市有教办学校210所,在校生42471人,其中:高中2所,在校生4405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667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56人;初中21所,在校生13275人;小学180所(教学点2个),在校生22348人;教办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720人。城乡学校校园总面积324.9万平方米,生均75.9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9.69万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共投资6192.5万元,新建、扩建、翻建、改造维修校舍48所,建成教学楼9所和高标准校舍27所。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在99.5%。[4]
洮南卫生事业
截止2010年,洮南市有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等6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18个,城乡个体卫生所380个。[5]
洮南社会保障
截止2010年,洮南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0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426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总数为16079万元,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8万人,比2009年增加0.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于2006年启动实施,2010年参合人员达24.6万人,参合率为87%。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全市低保对象36172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现有农村敬老院18所,供养五保人员727人,年供养金201.5万元,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6]
洮南科技事业
截止2010年,洮南市有国有科研机构1所(农业旱作研究所),民营科研机构11个。共申请专利32项,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授权2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授权1项;上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项,成功获得审批19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2项。[7]
洮南风景名胜
黑水靶场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