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江县
罗江区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市辖区,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靠安州区,北与绵阳涪城区相邻。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建制,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中国金花梨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全区属浅丘地貌,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辖10镇,102个行政村25个社区。[1]
目录
- 1 建制沿革
- 2 行政区划
- ▪ 区划沿革
- ▪ 区划详情
- 3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 地形地貌
- ▪ 水文
- ▪ 气候
- 4 自然资源
- 5 人口民族
- 6 经济概况
- ▪ 综述
-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7 交通
- 8 社会事业
- ▪ 教育
- ▪ 文体
- ▪ 医疗卫生
- ▪ 城建环保
- ▪ 社会保障
- 9 风土人情
- ▪ 诗歌节
- ▪ 鄢家鸽子会
- ▪ 罗汉寺童子会
- ▪ 土特产
- 10 旅游资源
- ▪ 罗江现有诗歌博物馆——中国现代诗歌博物馆
- ▪ 李调元纪念馆
- ▪ 船棺墓地
- ▪ 鹡鸰寺
- ▪ 醒园
- ▪ 庞统祠
- ▪ 金牛古道
- ▪ 点将台
- ▪ 倒湾古镇
- ▪ 五丁谷
- ▪ 潺亭水城
- ▪ 太平桥
- ▪ 范家大院
- ▪ 万佛寺
- 11 荣誉成绩
罗江县建制沿革
罗江区以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历史。罗江是先作为江河名而见于晋代,作为县名则始于唐朝。
西晋时期设万安县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县为罗江县,隶属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此后1000多年,罗江区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黄鹿一带。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隶属绵州直隶州。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江区再次裁撤,嘉庆七年(1802年)又恢复罗江县。
1950年设绵阳专区,隶属川西行署区,辖10县(含罗江区)。
1959年撤销罗江县,其绝大部分乡镇并入德阳县,其余并入绵阳县、安县。属绵阳专区。
1984年,撤销德阳县建立德阳市市中区。1996年8月3日,撤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罗江县行政区划
罗江县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区辖1个镇14个乡,即:罗江镇、万安乡、蟠龙乡、御营乡、文星乡、鄢家乡、新盛乡、回龙乡、金山乡、大井乡、慧觉乡、河清乡、宝林乡、略坪乡、白马关乡,直至民国38年(1949年)。
1950年至1984年管辖和隶属关系均有变动,1952年万安镇分置万安乡,从蟠龙乡分置通江乡,从金山乡分置马驰乡和狮子乡,虽其管辖乡镇增多,但范围不变。
1959年,罗江和德阳并县后,又将所辖的河清、宝林两个乡划给安县,其余乡镇均并入德阳县。
1984年,撤销德阳县建立德阳市市中区;1996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区和德阳市旌阳区;1996年12月10日,罗江区正式挂牌建县。
1997年,由罗江镇析出万安乡。
2000年,罗江区辖14个镇、1个乡。
2004年,罗江区辖14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德安、新盛、慧觉、御营、文星、大井、回龙、广富、白马关)、1个乡(万安)。
罗江县区划详情
2006年4月17日罗江区为10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新盛、慧觉、御营、文星、白马关)。
一、撤销万安乡和大井、广富、回龙、德安4个镇。
二、扩大5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万安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罗江镇。罗江镇政府驻罗江区城。
将原大井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山镇。金山镇政府驻金山场。
将原广富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略坪镇。略坪镇政府驻略坪场。
将原回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鄢家镇。鄢家镇政府驻鄢家场。
三、罗江镇更名为万安镇。文星镇更名为调元镇。
罗江县地理环境
罗江县位置境域
罗江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地处北纬31.12-31.26度之间,
罗江位置域
东经104.19-104.42度之间,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靠安州区,北与绵阳涪城区相邻,南距德阳18公里,省会成都66公里;北邻中国科技城绵阳19公里,面积448平方公里。[1]

罗江县地形地貌
罗江区地势总趋势是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西南部白马关镇与蟠龙镇交界的天台山毛儿顶,海拔727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新盛镇乌鱼桥沟谷,海拔477米,相对高差250米。区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程在500一580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为30米-50米,沟谷宽缓,纵坡小。
罗江区位于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的西北部边缘,按相对切割深度可分为平坝(I)和低山(II)两大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河谷平坝、浅切割丘状低山、中切割丘状低山和深切割丘状低山四种地貌亚类。
罗江县水文
罗江县气候
罗江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1]
罗江县自然资源
能源
水资源
罗江区水源丰富,境内主要干流有凯江、灅水河、泞水河、黄水河和绵远河,总流程99.8千米。多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季为少雨枯水期,夏秋季为多雨汛期
罗江县人口民族
罗江县经济概况
罗江县综述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4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65元、12438元;全区接待游客32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20.2︰58.2︰21.6。[1]
罗江县第一产业
罗江,农业特色鲜明。着力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人和、村美、业兴、家富”新农村。立足升级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建成蜜柚杂柑、贵妃枣、青花椒、优质梨、稻菜轮作、水稻-油菜制种等“六大万亩产业示范园”,总面积达12万亩。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1]
罗江县第二产业
罗江,产业基础良好。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45家。完成川纤技改升级、迪弗二三期扩建,引进久华信、中航管业、小叶本草等新兴产业。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9.2亿元。[1]
罗江县第三产业
罗江,文化底蕴深厚。罗江有可挖掘的文化资源,更有可拓展的市场前景。罗江是成都北部门户,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有灿烂的三国文化,著名的庞统祠、白马关、落凤坡等三国文化遗迹均座落在罗江;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境内有万佛寺、观音岩等佛教胜地;是清代巴蜀才子李调元的故乡,李氏家族“一门四进士,叔侄三翰林”至今传为佳话。
罗江,旅游业态繁荣。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依托白马关国家4A级景区、香山鹭岛国家3A级景区,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养生综合业态,全力建设特色旅游区,打造西部户外运动基地。建成乐途户外、八卦谷景区、东篱南山国际乡村俱乐部、倒湾古镇等旅游景点,持续开展ATV全国锦标赛、全国山地自行车精英赛等系列体育赛事,连续举办“诗歌节”“枣子节”“梨花节”“柚花节”“庖汤节”等特色节会活动,文化体育旅游市场持续繁荣。[1]
罗江,旅游业态繁荣。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依托白马关国家4A级景区、香山鹭岛国家3A级景区,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养生综合业态,全力建设特色旅游区,打造西部户外运动基地。建成乐途户外、八卦谷景区、东篱南山国际乡村俱乐部、倒湾古镇等旅游景点,持续开展ATV全国锦标赛、全国山地自行车精英赛等系列体育赛事,连续举办“诗歌节”“枣子节”“梨花节”“柚花节”“庖汤节”等特色节会活动,文化体育旅游市场持续繁荣。[1]
罗江县交通
罗江,区位优势明显。罗江地处成德绵经济带主轴线,G108线、成绵复线、成绵高速、宝成铁路、成绵乐客专穿境而过。是四川省“村村通”公路第一县、国家级平安畅通县。
截止2016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0.62公里。100%的镇和10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镇、村城乡公交通车分别为100%、70%,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道为支撑的“七纵五射四联两环”综合交通路网已基本形成。[1]
公路
县境内有京昆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川陕公路、罗桂公路、谭秀公路等数条国道、省道,此外还有127条乡村公路。
铁路
宝成铁路过境,从罗江站可到达北京、西安、郑州、成都等地。
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此设站有罗江东站,进一步拉近了罗江同成都、绵阳的时空距离。
罗江县社会事业
罗江县教育
全区现有学校66所。其中幼儿园31所(包括2所公办园、15所民办园、14所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17所(包括县城小学3所、乡镇小学14所,村小学5所),初中6所(包括县城初中1所、乡镇初中5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罗江职高)、高校1所(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现有在校学生41430人。
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县域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承接10所高校,承载10万师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初具规模。园区现有四川工业科技学校、西南财大天府学院2所本科职业院校,四川通用电子科技学校1所中职院校。[1]
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县域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承接10所高校,承载10万师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初具规模。园区现有四川工业科技学校、西南财大天府学院2所本科职业院校,四川通用电子科技学校1所中职院校。[1]
罗江县文体
2016年,罗江区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近9000余人次,其中图书外借5100余人次,流通书刊50500余册,订阅报刊200多种,收集地方文献30册,免费办理读者阅览证395个。
2016年末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转播台2座,节目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2016年,文化馆开设免费声乐培训班“潺亭之声”合唱团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合唱艺术节和“唱响国家大剧院”合唱之星邀请赛,原创作品《云朵上的姑娘会绣花》、《相思泸沽湖》两首歌曲在全国22个省市48支队伍中一举荣获了明星金奖、群星金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指挥奖4项大奖。[1]
2016年末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转播台2座,节目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2016年,文化馆开设免费声乐培训班“潺亭之声”合唱团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合唱艺术节和“唱响国家大剧院”合唱之星邀请赛,原创作品《云朵上的姑娘会绣花》、《相思泸沽湖》两首歌曲在全国22个省市48支队伍中一举荣获了明星金奖、群星金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指挥奖4项大奖。[1]
罗江县医疗卫生
2016年末,全区在职在编卫生技术人员823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177人,大专生468人。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338人。编制床位800张。医疗卫生机构198个,其中,县直属医疗卫计机构5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计监督执法大队),镇(中心)卫生院10个,民营医院2所,个体诊所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卫生站109个。县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保健院(罗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1]
罗江县城建环保
罗江,城市形象秀美。突出城市品位、体现资源禀赋、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统筹城市功能分区,高起点规划城市干道、高规格建设城市景观、高质量发展城市业态、高水平规范城市管理、高标准争创卫生县城,“古孱•东方伊甸园”万亩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一街一树一景”城市景观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罗江城市形象成为全市示范样板工程。古风古貌的城市形态、宜居宜业的城市业态、山水田园的城市生态已成为“罗江名片”,投资环境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罗江投资、在罗江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客商的共识。
截止2016年,造林5.6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至39.9%。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罗江模式”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和4个“环境优美示范镇”、44个“环境优美示范村”。[1]
截止2016年,造林5.6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至39.9%。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罗江模式”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和4个“环境优美示范镇”、44个“环境优美示范村”。[1]
罗江县社会保障
2016年,建成保障性住房4199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79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成立邻里乡亲互助会137个,帮扶9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1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97.6%、99.1%。[1]
罗江县风土人情
罗江县诗歌节
中国罗江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 、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罗江区委 、罗江区人民政府创立于2006年3月 。定为每两年一届,时间为逢双年的国历3月中下旬 。
2006中国·罗江诗歌节历时4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 、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 、《诗刊》杂志社主编叶延滨 、《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以及国内著名诗人 、作家 、表演艺术家苏叔阳 、牛汉 、舒婷 、白航 、瞿弦和等100余人出席 。期间,举办了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音乐会 、诗歌朗诵比赛 、“诗歌的现实关注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 、“相约罗江”诗人座谈会 、中国罗江诗歌博物馆签字仪式 、“印象罗江”诗歌创作采风等系列活动 。
2008中国罗江诗歌节以“诗意新农村”位主题 。国家文化部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四川省政府 、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作家协会等的领导及海内外著名诗人200多人出席 。期间,举办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诗歌朗诵比赛 、“影子”专场演出 、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落成典礼 、作家诗人论坛、“诗意新农村”创作采风等活动,在全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继2006年、2008年后罗江区举办的第三届诗歌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罗江区在复县后坚持“文化立县”的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地方文化内涵,不断促进文化事业发展。2009年,罗江不断探寻有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经过缜密思考,响亮地提出了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远大目标,以此作为罗江未来10年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提升县域发展水平、融入德绵、接轨成都、连线国际的总纲,倾力构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罗江。
开幕式上还公布了罗江区中国幸福家园主题标志、标语、歌曲征集评选情况,揭晓了罗江区中国幸福家园标志、标语和歌曲,并对最佳的设计作品进行了颁奖。浙江温州苏志怀创作的主题标志《幸福之家》,河南新乡许沪新创作的主题标语“心聚罗江,福达天下”。
同时,开幕式上还对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进行了颁奖。代表罗江参加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的杨俊富与其余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诗人分获殊荣。
“诗意古道·美丽罗江”2013中国·罗江诗歌节于2013年3月18日至20日举行。会上,举行了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颁奖。来自四川省内的优秀诗人,其所创作的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组委会专家评审的一直认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出生1990年,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属于典型的新生代诗人。
2015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第五届诗歌节,于2015年6月17日-18日举行,主题为“记住乡愁 美丽罗江”。[1]
2015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第五届诗歌节,于2015年6月17日-18日举行,主题为“记住乡愁 美丽罗江”。[1]
罗江县鄢家鸽子会
罗江区鄢家镇鸽子会,是川内历史最悠久、主题最鲜明、规模最宏大的鸽子盛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如期举行。届时方圆百里,四面八方的鸽友都会带着喜爱的鸽子和快乐的心情,汇聚鄢家岭上,庆丰收,享太平,欢度爱鸽的节日。
历史渊源
相传在三国时期,刘备率军攻蜀,到了涪关(今绵阳)与军师庞统兵分两路攻打雒城(今广汉),兵马途经距鹿头山(今白马关)约二十里的鄢家岭上,见前方山势险恶,树竹阴森,荆棘遍地。庞统心疑,怕有伏兵,便在岭上百姓家借得二羽信鸽,并与刘备换白马前行。庞统兵到鹿头关南山坡(落凤坡),果遇蜀将张任伏兵,立时,箭矢如雨,将士遭受两面夹击,蜀兵知刘备贯乘白马,于是倾尽全力射杀,将士尽皆死亡,庞统身中数箭,在咽气之前拔出血箭,写下战况,由信鸽很快将情报传给刘备,刘备及时调整了进攻策略。刘备为感念庞统信鸽传书之功,便赐与养鸽人银两,并封这对信鸽为“凤凰”之美称,而“凤凰”也谐“凤雏”之意,正是庞统的字号。
后来岭上的人们为怀念庞统便家家养鸽,人人爱鸽,把鸽子视为“凤雏”,奉为天神。再后来人们在鄢家岭上修建了“凤凰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凤凰寺”逢会,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修闲娱乐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种时尚。更有神话和传说:一说凡是赶了鸽子会的鸽子不生病、不发瘟;二是无论天旱多久,凡逢鸽子会天就下雨,说是天公挥泪悼“凤雏”。[1]
历史渊源
相传在三国时期,刘备率军攻蜀,到了涪关(今绵阳)与军师庞统兵分两路攻打雒城(今广汉),兵马途经距鹿头山(今白马关)约二十里的鄢家岭上,见前方山势险恶,树竹阴森,荆棘遍地。庞统心疑,怕有伏兵,便在岭上百姓家借得二羽信鸽,并与刘备换白马前行。庞统兵到鹿头关南山坡(落凤坡),果遇蜀将张任伏兵,立时,箭矢如雨,将士遭受两面夹击,蜀兵知刘备贯乘白马,于是倾尽全力射杀,将士尽皆死亡,庞统身中数箭,在咽气之前拔出血箭,写下战况,由信鸽很快将情报传给刘备,刘备及时调整了进攻策略。刘备为感念庞统信鸽传书之功,便赐与养鸽人银两,并封这对信鸽为“凤凰”之美称,而“凤凰”也谐“凤雏”之意,正是庞统的字号。
后来岭上的人们为怀念庞统便家家养鸽,人人爱鸽,把鸽子视为“凤雏”,奉为天神。再后来人们在鄢家岭上修建了“凤凰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凤凰寺”逢会,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修闲娱乐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种时尚。更有神话和传说:一说凡是赶了鸽子会的鸽子不生病、不发瘟;二是无论天旱多久,凡逢鸽子会天就下雨,说是天公挥泪悼“凤雏”。[1]
罗江县罗汉寺童子会
罗江区新盛镇(原德安镇)罗汉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乾隆十三年(1748),罗汉寺住持于寺东百步溪上筑石拱桥名罗汉桥。
嘉庆年间起,罗汉寺信众创办了“三月三童子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这天,来自方圆百里的万余民众手牵孩童来寺中过“童子会”,旨在许愿祈福,求佛赐子 。此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且从未中断 。其规模盛大,影响深远,名噪川西北地区 。[1]
嘉庆年间起,罗汉寺信众创办了“三月三童子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这天,来自方圆百里的万余民众手牵孩童来寺中过“童子会”,旨在许愿祈福,求佛赐子 。此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且从未中断 。其规模盛大,影响深远,名噪川西北地区 。[1]
罗江县土特产

罗江土特产
贵妃枣:传为唐天宝年间,玄宗避“安史之乱”、杨贵妃到罗江宝峰寺匿名避难时所携宫女吃枣遗核传入。因其调理元气之功效,罗江才子李调元罢官归乡,尝之赞其味美色鲜,故名。枣色泽鲜亮,汁多香浓,脆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药用价值极高,能健胃养脾,生津润肺,养颜益气,是人体保健之佳品。
罗江花生:为四川地方特色休闲食品,已有几十年生产历史,其制法独特、品质优异、口味一流,精选上等天府花生品种,集传统地方特色工艺与配方精心焙制而成。香咸适宜、酥脆可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实为旅游休闲、居家佐酒、馈亲赠友之上选佳品。
罗江豆鸡:罗江豆鸡是浓郁而又独特的地方特色食品,以黄豆为原材料,博采佐料配制,经纯手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豆制品。闻之馨香四溢,食之柔软细腻、香润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罗江青椒:又名川椒,为四川罗江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精选本地深秋采摘上等青椒,采用道家和民间配方,加酱油、冰糖、植物油、料酒、花椒等多种佐料,用传统的泡菜坛装入达数月之久,加之,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纯正,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实为川人外出休闲、旅游、佐酒、馈赠之上选佳品。
鄢家香柚:果大形美,色泽鲜艳,芳香浓厚,果皮光滑,肉质色洁如玉,多汁柔软,清甜微酸,味极永隽,可谓柚中上品。果实富含钙、镁、磷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用,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的功效。[1]
罗江花生:为四川地方特色休闲食品,已有几十年生产历史,其制法独特、品质优异、口味一流,精选上等天府花生品种,集传统地方特色工艺与配方精心焙制而成。香咸适宜、酥脆可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实为旅游休闲、居家佐酒、馈亲赠友之上选佳品。
罗江豆鸡:罗江豆鸡是浓郁而又独特的地方特色食品,以黄豆为原材料,博采佐料配制,经纯手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豆制品。闻之馨香四溢,食之柔软细腻、香润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罗江青椒:又名川椒,为四川罗江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精选本地深秋采摘上等青椒,采用道家和民间配方,加酱油、冰糖、植物油、料酒、花椒等多种佐料,用传统的泡菜坛装入达数月之久,加之,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纯正,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实为川人外出休闲、旅游、佐酒、馈赠之上选佳品。
鄢家香柚:果大形美,色泽鲜艳,芳香浓厚,果皮光滑,肉质色洁如玉,多汁柔软,清甜微酸,味极永隽,可谓柚中上品。果实富含钙、镁、磷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用,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的功效。[1]
罗江县旅游资源
罗江旅游资源丰富: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
换马沟、落凤坡、血坟、古驿道、倒湾砾石,大霍山佛教文化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李调元读书台、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张任墓、潺庙遗址等旅游景点。目前已创建A级景区2个,分别是白马关AAAA级旅游景区和香山鹭岛AAA级旅游景区。[1]

旅游资源
罗江县罗江现有诗歌博物馆——中国现代诗歌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构思源于爱因斯坦--罗森桥理论,通透的外部围合与环境交融一体,建筑尺度的离奇变化造成体验者心理上的落差。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参照了美国费城《独立宣言纪念馆》、法国《奥运博物馆》等优秀作品,根据建筑地处舒适优美的丛林环境、具有通透和金属质感的特性,本着与大自然相融,简洁、通透、时尚的理念进行设计。
博物馆分为展厅、多功能厅和陈列室三部分。俯瞰展厅的形状为一巨大的脚印,象征诗歌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足迹,也象征诗歌守望者对诗歌执著追求的漫漫征尘。多功能厅的形状为心形,象征广大诗歌爱好者对诗歌的热爱之心。展厅展示的内容有现当代诗歌发展流派,诗人代表的重要手稿和书籍,名人头像,诗人诗集、诗歌期刊400余件,其中包括张枣亲笔诗歌日记本等较为珍贵的藏品。
罗江县李调元纪念馆
李调元纪念馆为德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李调元,在罗江八景之一,玉京山上修建的一处仿古园林。现大殿用于展出各地书、画名家为纪念李调元而创作的书、画佳品供游人观赏,并已被罗江中学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调元纪念馆,是罗江人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李氏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中的佼佼者: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李调元,于1988年动工,投资60余万元,在东外纹江之滨,古太平桥之首的玉京山上修建的一处仿古园林。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底竣工,计有六角亭一,四方亭二、重檐廊150米;尚有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古寺,原名宝明寺,相传为十三尊者游戏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又更名为景乐宫,作为道教寺院,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现存三重殿堂和东西两廊,是清代乾隆年间建筑物,有残碑记载清乾隆年间道士谭至正、刘虚静师徒修缮景乐宫可考。1990年定为德阳市市中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大殿作为纪念李调元的书、画展厅,随时展出各地书、画名家为纪念李调元而创作的书、画佳品供游人观赏。1994年4月1日,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95年,被罗江中学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常组织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李调元纪念馆入口大型雕塑《文山函海》高约35米,总长约72米,黄沙岩建造,耗材3000余方,四个头像由上至下分别是:李调元、李鼎元、李冀元、李化楠(李调元之父)。雕塑作者是四川德阳雕塑艺术家罗平(德阳艺术墙《中华魂》作者)。
罗江县船棺墓地
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4月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江区文物管理所对罗江区周家坝船棺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8000平方米,发现战国至秦汉墓葬81座,出土器物260余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发掘成果。
一、 周家坝船棺墓地是近年来发掘的最大的船棺墓地。
2011年12月28日晚,罗江区文管所接村民报告,在县凤凰大道基建工地发现一座船棺墓。省、市、县三级文物考古部门高度重视,从2011年12月30日开始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截止2012年4月7日,共发掘墓葬81座,其中船棺墓70座,土坑墓11座。船棺墓分布较有规律,绝大部分坐西南向东北,没有相互打破关系,应是进行了合理规划。墓坑多为狭长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当,长多在4.5米至7米之间,棺具上下及四周均用白膏泥密封,做防腐、防水处理。其中68号墓形制较大,平面呈“T”形,东部为器物坑,西部为墓坑。通长约9.5米;器物坑长约3.6米,宽约1.6米;墓坑长约7.9米,宽约1.1米。从发掘情况判断,该墓历史上被扰乱破坏,仅存墓坑和少量陶器。土坑墓墓坑多为长方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当,长多在2米至3米之间,少数有白膏泥保护层。
二、周家坝船棺墓地出土器物种类丰富。
周家坝船棺墓地共出土器物260余件,类型丰富,其中陶器90余件,器形有釜、器盖、罐、盆、陶球等;铜器163件,器形有鍪、钺、戈、矛、剑、镦、弯刀、箭镞、锯、斤、凿、削、带钩、印、半两钱等;铁器3件,器形有斧、剑;料珠5件;玉串珠2件。部分墓葬出土有漆器(仅见有漆皮痕迹)。出土器物保存较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战国时期蜀国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文化面貌,对研究蜀国文化及船棺葬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周家坝船棺墓地是蜀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丰富了德阳地区的蜀国文化研究内涵。
船棺葬是蜀国文化特有的一种葬式。罗江周家坝船棺墓地是继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什邡城关、成都商业街之后,蜀国船棺出土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船棺墓地在蜀国地区(今四川、重庆)仅发现5处,而德阳辖区就占2处,据此可推断德阳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蜀国文化的腹心地带,极大地丰富了德阳地区的蜀国文化研究内涵。同时,周家坝船棺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对罗江区的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发掘这里之前,罗江区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只能追溯到东汉中晚期,此次战国船棺的出土,又将当地的历史推进了300年左右。
罗江县鹡鸰寺
鹡鸰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北十五公里的调元镇,观音场北2公里。始建于康熙,现存主体为嘉庆时所建,主体建筑有大殿、奎星殿、土地庙、吟书亭,因其远远看上去犹如一只鹡鸰鸟从金顶山脉南边突然西向,凸入泞江而得名。1994年维修大殿。新建魁星殿、吟书亭、游览道、厢房、彩绘壁画等,1995年底正式开放。1997年完善了山门和围墙建设。2006年3月诗歌节期间曾于此实景演出川歌剧《文豪还乡》受到来自全国各地诗人好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鹡鸰寺是李调元当年读书学习的地方,而最初是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曾修身养性的地方。后来乾隆辛未年(1751)李化楠赴浙江上任,其长子李调元,住在鹡鸰寺中潜心学习,苦苦耕耘于书海之中。李调元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取得会试第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古老的鹡鸰寺从此便以李调元读书台而远近闻名。
鹡鸰寺是李调元当年读书学习的地方,而最初是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曾修身养性的地方。后来乾隆辛未年(1751)李化楠赴浙江上任,其长子李调元,住在鹡鸰寺中潜心学习,苦苦耕耘于书海之中。李调元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取得会试第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古老的鹡鸰寺从此便以李调元读书台而远近闻名。
罗江县醒园
醒园位于四川德阳市罗江区北调元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罗江进士李化楠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李化楠之子李调元两度扩建。现在的醒园是调元人民为纪念先贤,于一九九二年,由调元镇人民政府于现在的垒水河畔重建而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醒园,现有临江阁、坐花阁、大观台、洗墨池、半亩地、清溪草堂、木香亭等,建李化楠、李调元父子石雕像两尊,设文物陈列廊、史料展览厅、调元诗碑廊,使之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史展览、文史研究、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罗江县庞统祠
庞统祠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位于白马关镇凤雏村鹿头山上。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城中流矢阵亡,时年不足三十六岁。庞统的死让刘备感到非常的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在蜀国后期,刘禅又追谥庞统为靖侯,以表达蜀人对庞统的思念。现存祠墓由四川巡抚能泰重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次培修、重建,终成现有规模。祠墓座北朝南,三进四合布局,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3.7平方米,依次排列着山门、二师殿、栖凤殿和庞统墓园。全部建筑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另有张飞殿、浣甲池、南北关楼等附属建筑。祠内有明清诗碑、修庙碑、政府文告碑刻30余通;石柱对联40余副,是研究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江县金牛古道
金牛古道白马关段,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公里,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内、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为四川保护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古道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与长城及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称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罗江县点将台
点将台高10米,宽10米,长30余米,为天然石叠砾岩平台。根据民间传说,为张飞为庞统报仇点将处。清李桂林纂修《罗江区志·古迹志》有:“将台,在落凤坡侧,相传汉诸葛武侯点兵于此,旧有亭,今废”。所记与民间传说不同。台周松柏郁郁苍苍,登台可俯视成都平原沃野。
罗江县倒湾古镇
古镇以“迷宫式”徽派布局落成,区域道路宽度6米—8米,建设布局呈L型、H型、T型、四合院等多种布形式,并以砖雕等形式展现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内函。小镇特色浓郁,集文化、休闲、观光、居住于一体,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罗江县五丁谷
五丁谷根据历史典故“五丁开山”而名。金牛古道穿谷而过,周围山林茂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关中民居风格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谷内汉阙林立,白墙与局部做旧的仿泥土墙相间,配以仿古木门,秦汉古韵雅致天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形成丘陵地区山水园林风光和自然和谐的独特旅游小镇。
罗江县潺亭水城
位于罗江区城纹江两岸,清太平廊桥横跨纹水相连。于2006年建成,北起升平桥南至太平桥,总长1.2公里,占地55.54亩。潺亭水城由一色的仿古厅、堂、楼、榭、牌坊、戏台、城门、 鼓楼,双子木塔组合而成,街道、广场均由石板铺筑而成,沿街植桂、种竹,巧布奇石,间植异草,格调统一,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娱乐一条街“,走进它如走入历史。潺亭水城仿晚清风格建造而成,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巍然壮丽。牌坊的柱头上挂的两幅联,是罗江才子、巴蜀文坛泰斗李调元的作品:"红雨欲飞惊宿鸟,碧波不动待游船";"不拘乎山水云阵耶山月光耶水,有忘乎诗酒花酣也酒鸟笑也诗",二百年前调元老先生罢官归乡后所撰的这两幅楹联恰如其分地诠释出潺亭水城的诗情画意、秀美怡然。
罗江县太平桥
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于嘉庆十年建成。古桥总长五十四丈,阔二丈四尺,高二丈六尺,桥两侧石柱石板镶栏,规模宏大。桥成之年,适逢朝庭平息了白莲教教乱,故命名“太平桥”。祈愿从此天下太平之意。上世纪三十年代川陕公路通车后,作为川陕公路要道上的太平桥,更是接受了来来往往重型车辆的检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太平桥先后被列为德阳县,德阳市中区,及罗江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廊桥"横跨罗纹江两岸,仿晚清风格修建而成。太平桥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200多年历史,又被称之为"西川第一桥"。每天晚上,太平廊桥在古乐声中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此时,在码头上闲庭信步,丝丝凉风拂来,看波光粼粼的罗纹江水,品味卢雍"波静罗纹细,偏宜夜月明,应是江妃织,不闻机杼声"的优美诗句,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罗江县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文化景区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位于罗江区御营镇响石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裔的居住地。距今300多年的历史,是罗江区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体为石木结构,功能齐全,有耳龙门、中龙门、正房、厢房、中堂屋、享堂。清朝中叶,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在福建的后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人群来到了四川,其中一部分辗转来到了罗江区御营镇响石村,修房造屋,繁衍子孙。他们世代传承祖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演绎范家故事。
2009年范家大院被定为罗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范家大院列入古村落保护名录。
2009年范家大院被定为罗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范家大院列入古村落保护名录。
罗江县万佛寺
又称罗真观。位于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大霍山。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年)。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占地约七十余亩,其中寺庙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寺内珍藏佛经两部:大正藏与中华大藏经。经海山大和尚主持多年,寺内高僧云集,香火旺盛,有川西名寺之誉。寺内生长有一株银杏树,围圆12米,高32米,中空,可安放一圆桌,坐十余人。
罗江县荣誉成绩
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国家级平安畅通县
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
四川社会管理创新重点试点县
四川省统筹城乡示范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
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