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涧彝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简称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五县的结合部。初名“濮赕”,唐朝蒙舍诏时,因南涧地处所属政区南部,夹涧水之间,故名南涧。
南涧县东接弥渡县,南毗景东县,西望凤庆县,西南邻云县以澜沧江为界,北界巍山县。至2013年,南涧县辖5镇3乡,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2.31万人。
南涧县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碌摩山古寺、石洞古寺、白云古寺、李文学就义遗址等。
- 中文名称
- 南涧彝族自治县
- 外文名称
- Nanjian Yizu Autonomous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 自治县
- 所属地区
- 云南省大理州
- 下辖地区
- 无量山镇、拥翠乡、碧溪乡等
- 政府驻地
- 南涧镇
- 电话区号
- 0872(+86)
- 邮政区码
- 675700
- 地理位置
- 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
- 面 积
- 1738.6平方公里
- 人 口
- 22.31万人(2013年)
- 方 言
- 彝族话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涧土林、樱花谷等
- 机 场
- 离大理机场100公里
- 火车站
- 离祥云火车站60公里
- 车牌代码
- 云L
- 县委书记
- 苏发吉
- 县 长
- 吉向阳
- 行政代码
- 532926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行政区划
- 3 自然环境
- ▪ 位置境域
- ▪ 地形地貌
- ▪ 气候特征
- ▪ 河流水系
- 4 自然资源
- ▪ 土地资源
- ▪ 生物资源
- ▪ 水能资源
- 5 人口民族
- ▪ 人口
- ▪ 民族
- 6 经济
- ▪ 综述
-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7 社会事业
- ▪ 教育
- ▪ 文化
- ▪ 卫生
- ▪ 体育
- 8 交通
- ▪ 公路
- ▪ 水路
- 9 名优特产
- 10 景区景点
南涧彝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设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哀牢国境内设置移民点(县)划入益州郡,哀牢国被迫放弃部分属地;今南涧成为自由地。
公元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南涧属永昌郡邪龙县。
公元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设云南郡;今南涧属云南郡。
公元271年,西晋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宁州;今南涧仍属云南郡。
公元738年,“蒙舍”(巍山盆地)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国”;公元765年,南诏国在“蒙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蒙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今南涧属银生节度扑败。
公元937年,前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南诏国旧制在“蒙谷”设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南涧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公元1253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公元1256年,大蒙古国在前威楚府地设威楚万户;今南涧属威楚万户欠舍千户。
公元1275年,元朝(原大蒙古国)改威楚万户为威楚路、改欠舍千户为镇南州;今南涧属镇南州定边县。
公元1316年,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联盟国家“勐卯弄”(汉译“麓川国”)占领镇南州、后又放弃;公元1343年,“勐卯弄”(麓川国)军队追击元朝军队至漾濞江一带,镇南州归附“勐卯弄”(麓川国),“为百夷渠帅刀斯郎所据”;[2]
今南涧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82年,[2]
明朝军队逐步占领云南高原,[2]
“勐卯弄”(麓川国)势力向西退让;[2]
公元1384年,明朝在镇南州旧地设镇南州、定边县,皆直属楚雄府;[2]
今南涧属楚雄府定边县。[3]
公元1950年,共产党在蒙化县成立人民政府,上属大理专区。[4]
公元1954年,蒙化县改为巍山县。[5]
公元1956年,巍山县改为巍山彝族自治县。[5]
公元1958年,巍山彝族自治县改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3]
公元1965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所辖南涧公社、乐秋公社、拥翠公社、岔江公社、公朗公社、沙乐公社、宝华公社、和平公社,[2]
弥渡县所辖兔街公社,[2]
由原隶属行政区划出,合并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2]
南涧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南涧彝族自治县自然环境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置境域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彝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千米,南北纵距55千米,总面积1731.63平方千米。
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形地貌

南涧彝族自治县气候特征
南涧县属中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气候随海陆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受地形和高大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再分配,呈现出“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区域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极端最高气温34.3℃,年日照时数2272.4小时,年降雨量820.9毫米。
南涧彝族自治县河流水系
南涧县境内有澜沧江和元江两大水系,共9条干流,59条支流。
南涧彝族自治县自然资源
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南涧县有国土面积173881.88公顷,其中:耕地24473.22公顷、园地6504.41公顷、林地115653.08公顷、草地8498.88公顷、商业服务用地2.9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0.38公顷。土壤资源有棕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水稻土、盐土8个土类,分为16个亚类、34个土属、66个土种、10个变种。
南涧彝族自治县生物资源

南涧彝族自治县水能资源
南涧县年平均降水量有18.24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7.75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总量9.61亿立方米。
(以上资料,截至于2010年)
南涧彝族自治县人口民族
南涧彝族自治县人口
截至2013年末,南涧县总人口为2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93.3%;非农业人口1.5万人,占总人口的6.7%;男性人口为11.47万人,占总人口的51.4%,女性人口为10.84万人,占总人口的48.59%。[2]
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
截至2013年末,南涧县有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瑶族、藏族、布朗族、满族、土家族、独龙族等19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1.13万人,占总人口的49.89%。[2]
南涧彝族自治县经济
南涧彝族自治县综述
2013年,南涧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75925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53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48万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36324万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2:36.6:36.2。
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一产业

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二产业
2013年,南涧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47310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8254万元,增长11.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59056万元,增长22.3%;实现工业增加值110557万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774万元,增长33.2%。其中,建筑业投资完成27853万元,减少12.8%。
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三产业
2013年,南涧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843万元,同比增长14.4%。从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完成87528万元,增长15.5%;餐饮业完成10993万元,增长7.2%;住宿业完成6322万元,增长14.0%。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80万元,增长2.2%。至2013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620万元,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563万元,增长16.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1034万元,增长13.3%。
南涧彝族自治县社会事业
南涧彝族自治县教育
南涧县学校主要有南涧一中、南涧民中、南涧职中、南涧县示范小学、麻栗小学、无量山镇中学等。
南涧彝族自治县文化
截至2013年末,南涧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年内文艺演出96场。总藏书量39471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06%,有线电视入户率20.0%。
南涧彝族自治县卫生
截至2013年末,南涧县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有11个。床位556张。有职工4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人。
南涧彝族自治县体育
2013年,南涧县在州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4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1枚。举行运动会6次,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到9.7万人。
南涧彝族自治县交通
南涧彝族自治县公路

南涧彝族自治县
南涧县主要道路有:祥临公路、老214国道、巍南公路、马安公路、岔小公路、石牛公路、红星公路、安龙公路、麻栗公路、中华公路、凤仙公路、落羊公路等。
南涧彝族自治县水路
(以上资料,截至2012年)
南涧彝族自治县名优特产
南涧绿茶
南涧绿茶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叶外形色泽墨绿,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嫩。
南涧县生态茶园

无量山乌骨鸡
无量山乌骨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主要分布于大理州南涧县等地,201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锅巴油粉
南涧彝族自治县景区景点
永安古桥
白云寺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词条标签: